温宅居温宅居  2021-08-16 00:28 创业赚钱热点新闻资讯 隐藏边栏  15 
文章评分 0 次,平均分 0.0

恕我冒昧问一句,您在农村有老宅吗?

千万注意了!根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你父母在农村老家的房子,你不一定有继承权!换句话说,可能你不再有老家了!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口都在向大城市迁移,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到城市找工作或者上大学,其中有很多人干脆在城市里结婚、买房、落户。

而由于房价太高,有一些人在城市里买不起房,只好又回到农村。然而,他们此前将户口迁移到城市里,如今想再将户口迁回原来的村子,村里已经不予接收了。

这里面就涉及到户口问题,很多人不了解相关规定,稀里糊涂地在这方面吃了大亏,甚至影响到了老宅的继承权和拆迁补贴。

很多人的父母是农村户口,家里的老宅是他们的,这没什么疑问。然而,对于那些已经变更为城市户口的子女,父母百年之后,他们还能继承家里的老宅吗?

《民法典》:房屋属个人私有财产,城市户口子女有继承权利。

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,个人是可以继承合法财产的,父母在农村的房子自然在列,继承同样遵循第一顺位、第二顺位的原则。如果父母有多个子女,有子女在农村,且与父母未分户,则房子由该子女继续居住使用,但如果父母去世后,其户籍上没有其他成员,城里子女是可以继承该房子的,这与子女属于城市户籍没有必然联系,说到底,就是父母留给子女的财产。如果说有区别的话,那就是万一房子被拆迁了,众多补偿项目中,涉及户籍项可能就没了,但大头还在。

《民法典房子下面的宅基地,城市户口子女不存在继承一说。

如果是城市子女继承农村老家的房子后,房子下的宅基地该如何算呢?要知道,把农村户口转移到城市户口后,农村就不再有你的宅基地,宅基地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,转移到城市户口后,就相当于脱离了农村集体。

那么房子是属于自己的,但宅基地不属于自己该怎么办呢?《民法典》也是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,对于房子下面的宅基地而言,统统按照“地随房走”处理。何谓地随房走呢?根据官方给出的解释就是土地的使用权是和房子连在一起的,是属于不可分割的整体,是不能将它们分开抵押的。也就是说,继承房子后,就相当于间接地继承了房子下面的宅基地。

当然这个“地随房走”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,就是房子倒塌后,宅基地就不再属于你,毕竟你只是因为继承了房子而间接地拥有了宅基地的使用权。很多人就会想不让房子倒塌不就完事了吗?根据规定,城市子女继承农村老家的房子后,不能对房子进行大拆大建,只能小修小补。这也就杜绝了把房子拆掉重建的行为,当然了,如果说老家的房子修修补补用心维护的话,居住还是没有问题的。毕竟人们有时候也想回农村老家看看,或者是偶尔回农村生活几天放松一下。

总结:

此外,还存在一种情况,农村房屋拆迁,城镇户口的子女能否获得拆迁补偿款?按照新规,城市子女可以获得宅基地上的房屋的对应拆迁补偿款,但是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补偿,是无法获得的。上文已经说过,宅基地使用权是“地随房走”,而补偿是对未来的,房子都拆了,使用权就回归集体所有,无需补偿。

《民法典》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,它的影响将贯穿中国人的一生。除了婚姻方面,还包括物权法、继承法、合同法等内容,事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、所虑所求,是一本社会的百科全书。

在如今法治社会,懂法才不会吃亏。不是为了成为法律专家,只是为了可以避免踩坑,哪怕踩坑了,也有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,减少不必要的损失。与其哭泣求人,不如靠着自己。

这部《民法典》中的内容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:不管是结婚生子,还是邻里纠纷,亦或者签订合同吗,开设公司,借钱还钱等等,都能够在《民法典》中找到法律条款。

最新版的《民法典》实施之后,我们只通过这一步法典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权利,保障自己的权益。一部《民法典》在手,我们就能轻松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

每一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《民法典》,只有及时掌握其中的内容,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,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。

建议大家人手一套《民法典》+《法律常识一本全》,原价99元,现在只要69元,两包烟钱,就可以把这部能保护自己的法典搬回家,还有更多的优惠套餐等你选择。有事没事随时翻阅。了解一下《民法典》当中的一些法律小知识,知法懂法守法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相信在生活当中都会用得到。

民法典+法律常识(全二册):59

民法典+法律常识+口才书+投资学+经济常识(全五册):129(立省55元)

点击下方横条,下单购买,正版书籍即可包邮到家:

扫一扫二维码分享